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
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轻工所”)成立于1958年,是一个地方综合开发性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食品、发酵、新材料(电子封接玻璃)、日化、陶瓷等研究,并主办有《酿酒科技》杂志,旨在促进贵州省轻工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创新,为我省企业融入贵州经济主战场提供科技支撑。
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现占地17亩,拥有各类科研、中试、办公用房11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现有“特色食品加工及白酒创新”、“日化研究”等人才团队,其中“白酒人才团队”拥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名,副高级职称人员6名,硕士研究生7名,第六届白酒国家资格评委1名,贵州省白酒评委1名,一级品酒师2名,二级品酒师1名,四级品酒师1名,高级品评师1名,高级勾调师1名。
建所60余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0多项,并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茅台酒传统工艺总结”项目曾荣获“贵州省科学大会奖”;成功分离出的“Q303根霉糖化菌种”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独创的麸曲酱香白酒生产技术在全国进行推广,得到行业的一致好评;“电子封接玻璃”配套应用在我国航天飞行器二极管材料,曾获得“国家优秀新产品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办的《酿酒科技》杂志是中国酿酒行业的龙头学术刊物,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优秀期刊奖,为推动贵州以及全国酿酒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成绩。
近年来,轻工所搭建了“贵州酱香酒产业服务创新及展示平台”、“食品发酵技术展示、培训及产品体验平台”、“贵州特色日化产品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传统发酵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及在贵州农产品中加工的应用,以现代发酵工程作为支撑点,促进食品加工、智能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助推我省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聚焦我省的一菌(食用菌)、一药(黄精)、一花(月季)、三果(百香果、猕猴桃、蓝莓)等特色资源,突破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功能性成分易降解、产品易褐变、香气成分易流失等瓶颈问题,通过植物有效成分提取技术平台、现代发酵工程创新平台、特殊医疗食品研发平台的示范转化应用,实现我省农产品加工创新及附加值的提升,助力贵州“黔货出山”,为脱贫攻坚打牢科技基础。
办公地址: 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高纳路779号
邮政编码:550016
联系电话: 0851-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