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官方网站!
今天是2025-05-02 星期二 21:00:01 农历十二月十六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单位概况 >> 历史沿革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投稿地址:

历史沿革

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地方综合开发性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食品发酵、新材料(电子封接玻璃)、造纸、日化、陶瓷等研究,并主办有《酿酒科技》杂志。挂靠单位有贵州省饮料酒检测站、贵州省纸张检测站、中国酿酒信息中心、贵州省酿酒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机构。

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现占地17亩,拥有各类科研、中试、办公用房1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300多万元,各类收入近1000万元,现有职工100余人。建所50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0多项,并获得一批重点科研成果。“Q303根霉糖化菌种”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推广全国17个省市区酿酒企业应用、节约粮食,提高出酒率;麸曲酱香型白酒在全国推广近40家企业,得到行业的好评,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电子封接玻璃”应用在硅半导体二极管封接材料,在配套“神五、神六”航天飞行器二极管材料应用,也使用在“VFD真空荧光显示器”的电子材料,获得国家优秀新产品奖、贵州科技进步三等奖。《酿酒科技》杂志是中国酿酒行业的龙头学术刊物,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的优秀期刊奖,是贵州省酿酒工业的一张名片,为推动贵州以及全国酿酒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成绩。

50年来,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关心、支持、帮助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开拓进取,在为社会和企业服务中,自身也得到较大的发展。在新时期,新的征途中,我们将不断努力,结合行业技术进步,不断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贵州轻工业乃至全国轻工业发展做出新成绩。


1958年,贵州省轻工业局轻工产品检测室成立。

1959年,贵州省轻工业局上报省编委,成立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

1960年8月,正式成立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为县级事业单位,编制50人,所领导3人,工作员47人,办公地点为贵阳市次南门(现能辉酒店地址)。批准机构有发酵组、造纸组、硅酸盐组、化纤组、香料组、计划情报组。

1967年-1976年期间(文化大革命),撤销了化纤组和香料组。

1964年,经贵州省轻工业局批准,成立贵州省轻工科技情报中心站。

1986年,贵州省科技情报中心站与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合署办公

1979年,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计划情报组扩充为情报研究室。

1978年,研究所成立机械设备自动化研究室,1991年更名为机械电子研究室,并成立小家电生产车间,1995年更名为设备室。

1980年,研究所成立香料研究室,1991年更名为日化研究室。

1985年,研究所成立电子玻璃研究室(车间)。

1979年,研究所硅酸盐组扩建为硅酸盐研究室,造纸组扩建为造纸研究室,发酵组扩建为食品发酵研究室。

1983年,研究所食品发酵室分开,分别设食品研究室、发酵研究室。1986年,再由发酵室分设风味化学研究室。

1980年,研究所由贵阳次南门迁到现址,沙冲南路45号。同年创办《酿酒科技》杂志。

1981年,成立挂靠:贵州省饮料酒产品质量监督监测站、贵州省纸张监测站。

1986年,增加机构科力公司。

2000年,科技体制改革,离退休一批人员,在原机构上拆消设备研究室、硅酸盐陶瓷研究室、日化研究室,成立贵州立高轻工科技发展公司,科研所、立高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2007年,撤销食品研究室、发酵研究室,合并成立食品发酵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