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科技兴企 新世纪黔酒飘香
——热烈祝贺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成立50周年
作者:刘自力 钟方达
春风化雨醉桃李,酒海扬帆竞上游”。在贵州省轻工科研所成立50周年之际,作为贵州酿酒工作者和《酿酒科技》的忠实读者,仅代表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向为贵州酿酒工业乃至中国白酒工业做出重大贡献的贵州省轻工科研所、科研所的酿酒前辈、专家及《酿酒科技》杂志致以真挚和美好祝愿。
贵州省轻工科研所作为中国酿酒工业科技的专业性研究机构之一和我省唯一的酒类研究机构,从其诞生就肩负起发展中国酿酒工业、振兴贵州白酒的历史使命,坚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为生产科研服务的发展方向。经过50年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在白酒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成果应用推广、生产技术创新、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推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实现白酒工业的“四个转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业精于酿酒科研、结酒业硕果累累
贵州省轻工科研所自1958年成立以来,在已故老所长、老专家曹述舜,已故白酒专家丁匀成,曾任所长法元伟、丁祥庆、徐道贵及现任所长黄平等白酒专家的带领下,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原轻工部、贵州省科研项目近300项,特别是在国内茅型酒生产科研、纯种根霉曲、麸曲酱香酒研制及技术推广应用方面,为贵州及全国白酒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著的贡献。贵州酿酒生产的几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变和酿酒技术的重大进步都与轻工科研所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
轻工所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参与了由原国家轻工部发酵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贵州省科委组织的“茅台酒传统工艺研究”、“两期科技试点”、“茅台酒异地试验”、“茅台酒香气香味成分研究”、“低度茅台酒的研制”等一系列的科学研究。这些研究为茅台酒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创造了条件,对后来茅台的科研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今天国酒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两期科技试点组提出的一些重大的学术观点和科研成果远远超出了茅台酒的本身范畴,对日后茅型酒、泸型酒、乃至普通白酒的发展提高,推动白酒工业的技术进步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大小曲工艺生产的白酒是贵州独有的工艺,轻工所尤其注重传统工艺的发扬光大。1959年,轻工所率先开展利用纯种根霉菌制曲,以代替传统小曲,提高白酒的出酒率研究。1964年该项目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先后向20多个省、市(区)推广运用。根霉麸曲的试制成功,改变了千百年来留存下来的用中草药和粮食制造小曲的古老传统工艺,这是贵州酿酒史上的重大技术突破,是贵州酿酒工艺上的一大改革。根霉曲在全国推广应用后,制曲时间缩短了50 %,用曲量减少了65 %,出酒率由原来的45 %提高到60 %左右,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轻工所于1977年分离选育的Q303根霉菌种,现已在我国除西藏和台湾之外的28个省市推广使用,是我国应用最广的根霉糖化菌种。该菌种推广使用后,以全国计,推广10年中,至少为国家创造利润1亿元以上,节约粮食8万吨。
该项目1988年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麸曲酱香型白酒的研制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提高了我省酿酒技术水平,促进了全国麸曲酱香型白酒的发展。
1981年轻工所在继承茅台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将从茅台酒曲中分离的优良菌种13株制成麸曲,导入堆积、回沙等部分茅台酒生产工艺,创造出工艺和产品均具特色的麸曲酱香型优质白酒生产技术,首创产品“黔春酒”。 这一成果以其出酒率高、发酵期短、资金周转快、当年推广当年受益等优点,使省内外各酒厂争相推广。该项目于1987年获得了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依托省轻工所的科研和技术优势,贵州白酒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省内重点酒厂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在1989年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贵州省打破了历届评酒会上泸型酒空白的局面,一举获得了安酒、湄窖2枚银牌。在茅台试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麸曲酱香优质白酒黔春、筑春双双登上了国优银座,同时习酒、珍酒捧回了大曲酱香的国家银奖。
2 创办行业刊物、传播酒业科技
省轻工科研所于1980年创办了中国酿酒工业科学技术的专业杂志——《酿酒科技》。自创刊以来,《酿酒科技》始终坚持科技面向经济建设,为生产科研服务的方向,全面报道中国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酒精、果露酒等行业取得的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科技开发和科技应用成果及行业动态,具有行业指导性、科技推广性与生产适用性及科研教学参考性,其发行量之大,影响面之广,深受业内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好评,被誉为中国酿酒工业科技进步的向导,全国酿酒行业学术龙头刊物。《酿酒科技》在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它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为新技术及产品推广的媒介,架设了科研单位与经济实体之间的桥梁。自1990年以来,先后开辟了“AADY应用”等介绍高新技术及产品的专栏,对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收到了显著成效,仅1997、1998年,安琪酵母酒用活性干酵母、酒类专用炭、SX-865低度白酒澄清剂及JA系列澄清剂等在全国酿酒行业的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20多亿元,节粮100余万吨。
“冬去春来花常艳,字里行间酒溢香”。 经过28年不懈的努力和创新,《酿酒科技》先后荣获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和“贵州省第一届优秀期刊奖”等荣誉。多年来,省轻工科研所立足推动全国白酒行业科技进步,在办好《酿酒科技》的基础上,还组织所内外专家撰写和编著、出版了论、译著《白酒生产技术》、《酿酒活性干酵母的生产与应用技术》、《酵母菌的生活》、《世界蒸馏酒的风味》、《酿酒科技精选本》、《中国酒曲》、《生料酿酒技术》、《凤型白酒生产技术》等多部著作,发表论、译文上百篇。在科技情报转化为生产力、服务全行业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3 情缘习酒、铸造辉煌
习酒之所以能够得到飞跃的发展,由默默无闻的手工小作坊发展壮大成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和茅台集团浓香白酒酿造基地,成为全国知名的浓香白酒品牌;能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品牌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先后获得省优、部优、国优,并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这些都与省轻工科研所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贵州名优白酒,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驰名中外,能够在历届全国评酒会上名列前茅,也是和省轻工科研所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50年来,省轻工所的历任所长、白酒专家对习酒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酱香习酒生产工艺和产品定型、浓香习酒酿酒工艺改进和星级习酒的研制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4年,在省轻工所专家的大力宣传和指导下,我公司AADY的应用得以普及和推广,成为稳定质量、降低消耗、节约粮食、增加产量、安全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此期间,公司完成的《耐高温酒精活性干酵母在酱香型白酒习酒生产中的应用》和《TH-AADY在浓香型习水大曲酒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分别荣获1995、1996年全国安琪酒酵母应用技术推广交流会论文一等奖。
1998年茅台兼并习酒,习酒进入快速恢复发展期,省轻工所的丁祥庆老专家毅然在企业最困难的关头担任了公司的高级技术顾问,全面指导公司的科研、生产、勾兑、尝评、质量等工作。回忆习酒人和丁老朝夕共处的那段日子,他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务实作风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崇高品质,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我们。他每次来到企业,即深入到基层,细致了解生产情况,具体指导酿酒技术,不厌其烦地帮助改进操作工艺,毫不保留地传授评酒技巧、勾兑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为重振习酒辉煌,帮助企业实现“打造茅台集团浓香白酒酿造基地”和“贵州浓香白酒第一品牌”的发展战略,他多次组织著名专家到公司举办酿酒技术讲座,并亲率科研技术人员开展质量攻关活动。他无私地帮助公司依靠科技进步,从酿酒工艺和微生物两个方面对传统浓香型和酱香型习酒的生产工艺和操作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并从科学上加以认定,从而使酿酒工艺日臻完善,逐步形成了企业独具特色的酿酒工艺模式和操作特点。在他的指导下,企业经过多年的工艺创新,试制成功了星级浓香习酒和酱香型习酒中高档系列产品,极大地推进了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省轻工所专家多次亲临我公司指导工作,不辞劳苦、不遗余力地与国内知名专家联络,深入企业基层,积极提供技术经济、科技信息情报和先进的酿酒技术经验,对公司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专家们的亲切关心指导下,我公司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学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先后在《酿酒科技》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荣获全国白酒行业优秀论文奖。
2007年12月18日,“茅台集团习酒鉴评暨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发布会”在贵阳隆重举行,前任所长丁祥庆和现任所长黄平应邀与全国著名的酿酒专家沈怡方、曾祖训、于桥、高景炎、庄名扬、胡永松、张文学、程劲松、徐岩等一道对习酒产品的品质进行了鉴评,对习酒的技术工艺创新进行了分析论证,对酒体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指导,科学地总结和揭示了习酒“浓中显酱而不露”的幽雅型黔酒浓香风格特征。
光荫荏冉,抚今追昔。此时此刻,我们要感谢50年来为我国白酒工业,尤其是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黔酒发展与提高,无私奉献、呕心沥血,作出卓越贡献的轻工所的前辈和专家;我们要感谢50年来为酿酒科技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白酒工业上含辛茹苦、孜孜不倦、开拓进取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是你们推动了中国白酒工业的科技进步,是你们促进了黔酒工业的快速发展。
“五十年科技兴企,新世纪黔酒飘香”。祝愿贵州省轻工科研所在今后漫长的科技兴酒的岁月中,快马扬鞭,为发展中国酿酒工业和振兴贵州白酒做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25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ICP备案:黔ICP备2022007303号-1
技术支持:上海多安浦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友情提示:使用谷歌、火狐、IE8及以上版本浏览本网站效果更佳